再也感受不到情緒的麻木
-
與世界失聯疏遠的「解離」
▶︎ 是為什麼而哭的,怎麼不記得了?
曾經想過,如果再也沒有眼淚,是不是未來被別人怎樣說嘴,都不會再感到難過了?哭著哭著好幾個禮拜,某天看著鏡子問自己是誰,卻怎麼的,有點答不出來 ......。
儘管還是會想起難過的事情,但比起「覺得」難過,更像是「知道」自己在難過。真正的自己與現實隔了片玻璃,感受不到溫度,只剩一片朦朧。
▶︎ 和世界失聯一樣的「解離」
「知道」自己在難過、在開心,卻無法立即性的做出反應,對過往的創傷也隨之模糊,與自己、與世界周遭疏離,在心理學中,我們稱之為「解離」(Dissociation)。
經歷過「解離」的人們,在多數時候是源自於童年的慢性創傷(chronic trauma)導致。因為創傷大到身體無法負荷,於是,身體透過封閉自己的五感自欺欺人,從與世界的疏遠來讓自己不再受傷,而這也導致了整個世界變得不再那麼真實。
▶︎ 「解離」的十大症狀
精神科醫師們一直以來嘗試概括所有「解離」症狀,但每個人的症狀都不大相同,根據 BetterHealth 可知,概括有以下十種:
・和自己的連結疏遠,比起「感覺」更像「知道」
・無法承受更多的情緒
・情緒起伏劇烈,常沒有來由的又哭又笑
・憂鬱或焦慮,有時兩者都有
・整個世界都變得扭曲疏離
・對於身心狀態的失衡沒有任何記憶
・無法好好專注一件事
・忘記最基本的自己 (e.g. 名字、喜歡的東西)
・不知道怎樣的行為才是原來的自己
・覺得任何行為都像在「扮演」
▶︎ 為什麼會發生「解離」?
「解離」是一種心理防衛機轉,也就是內在為了保護自己而做出的應對措施,多數心理學家認為「解離」源自於童年造成的慢性創傷,儘管如此,成為大人後,仍有可能經歷解離。
發生解離的瞬間,往往是因為生活中的某個觸發物導致。像是過往曾經遭受家庭暴力,於是遇到身邊的人再次想對自己施暴 (觸發物),就進入了解離。然而,單純的一個景象、氣味、聲音,都有可能觸發過往創傷,導致解離產生。
▶︎ 「解離」常見的五個治療方式
「解離」的學術研究數量不多,治療方式大多源自臨床研究,簡單來說,在治療上會針對以下五個方向:
・創造安全的環境
・精神藥物
・催眠療法
・心理諮商
・壓力調節
・結合其他症狀治療(解離通常伴有其他症狀)
關於日常的舒緩方式,因為「解離」普遍難以被察覺,加上學術研究較少,因此建議還是尋求醫療協助為佳。
▶︎ 無法感受難過,只是身體放棄感受難過
在《全裸監督》導演內田英治撰寫的《午夜天鵝》中,女主角一果也有類似解離的徵狀。一果從小被媽媽呵護,後來因為經濟壓力,一果媽媽整天喝得醉醺醺的,把一果當成沙包般拳打腳踢。
原本的一果就和平常人一樣,會哭、會笑、會感到幸福,但到了某個瞬間,他變得安靜,不再感覺到難過,腦袋像被清空一樣,對任何情緒都不再有反應。一果的媽媽再怎麼用力打他,他也只「知道」身體會痛,卻不「覺得」難過。每當不安,一果就習慣性的啃咬自己的手,透過疼痛來發洩內在的害怕。
▶︎ 關於脆弱、關於自我、關於愛的日本文學
內田英治的《午夜天鵝》,是一本關於脆弱、關於自我、關於愛的日本文學。
在四個與《午夜天鵝》相伴的夜晚裡,我的內心糾葛不斷,想是內田英治花了六年多的時間實地考察,讓每個角色都活了起來。比起劇情畫面感的精彩描繪,更多的是因為作者對人性的深刻描寫,觸動到沈澱內在深處的情感,而一次性迸發出的感嘆吧?
📍書籍資訊
書名:《午夜天鵝》
出版社:采實文化 @acmebook01
作者:內田英治 《AV帝王:全裸監督》導演
小註記:首刷還送衛生紙,但我是哭到直接去廁所洗臉啦... :)
👉 追蹤 @psycho._.tw,每周日準時遞上暖暖心理文
✨簡單用心理學,找到潛意識埋藏的真相!✨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參考來源:BetterHealth 《Dissociation and dissociative disorders》、Mind 《Dissociation and dissociative disorders》
#心理學 #心理 #解離 #憂鬱 #情緒 #想太多 #dissociation #depression #psychology #mood #emotion #合作推廣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同時也有508部Youtube影片,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Kru-Ngor ครูเงาะ รสสุคนธ์ กองเกตุ,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,#ไลฟ์ครูเงาะ ? EP.105 : จะรู้ได้ไงว่าเราไม่ได้รักคนผิด ⠀ ⠀ ? มาติดตามและแชร์เกร็ดความรู้ดี ๆ กันได้ที่ไลน์ @kru-ngor (มี@นำหน้านะคะ)⠀ ? คลิก https:...
「emotion psychology」的推薦目錄:
- 關於emotion psychology 在 奶奶心理學 ‖ Psycholog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
- 關於emotion psychology 在 奶奶心理學 ‖ Psycholog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
- 關於emotion psychology 在 奶奶心理學 ‖ Psycholog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
- 關於emotion psychology 在 Kru-Ngor ครูเงาะ รสสุคนธ์ กองเกต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
- 關於emotion psychology 在 Kru-Ngor ครูเงาะ รสสุคนธ์ กองเกต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
- 關於emotion psychology 在 Kru-Ngor ครูเงาะ รสสุคนธ์ กองเกต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
- 關於emotion psychology 在 Emotion | Psychology - YouTube 的評價
emotion psychology 在 奶奶心理學 ‖ Psycholog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
追求完美和成為完美是兩回事
-
做不好就不喜歡自己的「完美主義者」
▶︎「變好」才是對自己還有他人的負責
最近,達成越多生活的小成就,就越是被周遭的人期待,他們會說:「我想你之後一定會成為大人物吧?」而到了深夜,睡前的那段思考片刻,腦海裡也跟著浮現各種「得更好」的聲音。
「大家都這麼期待我,我能做不好嗎?」
「再多學點東西吧,現在這樣算什麼?」
像是剛從加油站出來的車,火力十足的往著目標急速衝刺,每一個停靠站都不可以休息太久,否則,就是辜負每個人的期待,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。
▶︎ 完美是追求還是成為?
這段衝刺的過程,在最開始是滿滿的成就感,甚至會高興自己是否在完成馬斯洛需求最頂端的「自我實現」?奇怪的事,好像隱約有什麼被壓抑著。
雖然有清楚的目標與方向,知道自己想變得更好,卻不知道應該要變得多好才夠?有些疲倦和鬱悶,看似一切都在軌道上的生活,過程好像落了許多零件,而自己為了趕快跟上大家的腳步,完全不敢懈怠。
滑著手機,上網想找尋是否有和自己一樣的人,看到一首匿名詩說著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」,還有一句語錄「不管再怎麼追求完美,也不會有完美的那天」。像是空虛的河岸被丟了小石頭,稍稍得被觸動到了。
▶︎ 這是因為「完美主義」的心態造成的嗎?
原來喜愛的「追求完美」,是成為更好的自己,然而,到了後來,只要慢下來就會責怪自己、不喜歡自己,甚至將「做得好」的標準不斷無限上綱,這種時候,就是「完美主義」的心理作祟過度。
Healthline 對於「完美主義者」的特徵整理有以下六點:
・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好差勁
・害怕結果不好於是刻意拖延
・沒有辦法放鬆與分享任何情感面的想法
・對於人際關係的選擇有非常強烈的「掌控慾」
・極致遵守每個規定、計畫
・為了達成目的,拋棄情感、變得冷漠
▶︎ 是什麼造就了「完美主義者」的形成?
成為適應較為不良的「完美主義者」,本身是「習得」的過程。像是做得好就被誇獎,做得更好就被人期待,而回過頭來看看自己,就習慣為了向大家負責,也跟著給自己很大的責任壓力。
當這些「期待」、「責任」累積起來,實踐自己的美好就變成了不可選擇、一定得完成的使命,不認真達成這個使命,相對的,就是讓自己自甘墮落,而沒有能力的自己,對每個人而言,也可能就是個沒用、沒價值的人。
想到許多人也時常懷念小時候無憂無慮的生活,或許覺得快樂的並不是純真童年本身,而是自己不大需要符合別人的標準,去承擔各種「應該」與「一定」。
▶︎ 對於「應該」與「一定」的觀點反思
如果,追求完美並不是無條件衝刺,而是可以將休息也納入行程,每個小成就都是為了成為喜歡的自己,那麼,完美主義會不會變得更舒服一點呢?如果做錯只是為了下次做得更好,或是事情只有「可以變得更好」,而不是「成功」與「失敗」兩個答案,會不會對自己的嚴格,就能是更剛好的嚴格呢?
▶︎ 脫離完美主義的六項建議
完美主義本身並沒有錯,只是因為完美主義的思維模式,時常會讓人過度衝刺,為了走的長遠,Healthline 對於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提供六項建議:
• 清楚、明確、可量化的目標,幫助自己不過度衝刺
• 切割遠大的目標,透過行動避免拖延罪惡感
• 不因為焦慮而多工,而是專注盡力做好一件事
• 犯錯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,沒什麼不好
• 好的、壞的經歷只是經驗收穫的不同面向
• 在合理的追求中練習面對犯錯的恐懼
▶︎ 適當配速,完美主義才不至於失速
回過頭來想,當初追求完美的自己,就只是想單純變好而已,但隨著學習經歷以及周圍的人給予自己的回饋,才變得害怕失敗。如果衝刺的很快很快,累到虛脫,過程中不斷的自我責怪,即使能在短時間內到別人難以企及的領先,卻也不能保證,多年後的自己是否能持續這個快速的成長。
如果當初追求完美,是享受自我實現的美好,那現在的自己,是為了什麼才追求完美的呢?追求完美的過程,除了短期逼迫自己的高速衝刺,讓身心狀態維持良好的持續慢跑,會不會也是一種選擇呢?
我是奶奶!
變得更好是我們每個人的天性,
但過度要求自己卻也讓人疲倦。
如果你身邊也有對自己要求高到有點在折磨自己的朋友,
把這篇貼文分享給他,傳遞給他一些溫暖吧。
👉 每周日準時遞上暖暖心理文
✨簡單用心理學,找到潛意識埋藏的真相!✨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參考來源:Healthline 《Perfectionism: Symptoms, Treatment, and Prevention》
#心理學 #心理 #完美 #焦慮 #鬱悶 #憂鬱 #情緒 #psychology #Perfectionism #emotion #depression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emotion psychology 在 奶奶心理學 ‖ Psycholog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
顧全大局到心力交瘁
-
無法說不的「討好型人格」
▶︎ 好到被人當作理所當然的日常
「你的開心,就是我的開心!」
「有什麼煩惱,我都能聽你說喔!」
因為理解生活中充斥著大大小小的負能量,不開心的事情總是擋也擋不住,於是,一直以來都想要成為個溫暖的人,在別人困頓的時候成為他們的支柱,好好的接住他們。
於是,內心總是裝滿著大家的需求,也因為自己有能力幫助到別人而自豪,卻沒想到,日子過去,他們不但不滿意,還把這些付出視為得理所當然。
▶︎ 日常的溫暖成為壓力的來源
然而,想著他們曾經對自己說過的「謝謝」,以及感恩的神情,覺得自己如果沒有繼續撐下去,這些人可能會對自己非常失望。甚至認為,過去那麼善良的自己,是不是都是裝出來的?又或是自己的付出,都只是當時的一時興起,並非真心。
從內心富足的「付出」,到難以脫離的「損耗」,單純的生活,頓時變成了一件好辛苦的事情。
▶︎ 過度負責的「討好型人格」
想和這個世界的人們連結,又或是想成為更好的自己,在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中,都是人們出生以來就有的天性。然而,害怕拒絕他人, 害怕被人討厭,就有可能是過度付出而自我消耗的討好型人格(people pleaser)。
根據 WebMD 指出,討好型人格有以下六種特徵:
・習慣性同意他人的任何觀點
・為根本就不是你的事道歉認錯
・無法拒絕任何要求
・把自己的個性變成別人喜歡的樣子
・自己的價值可由任何人任意評價
▶︎ 「討好型人格」會造成什麼影響?
當「討好型人格」成為常態,就容易為了成就他人的快樂而犧牲自己,甚至,忘記了自己的喜好,腦海只圍繞在如何讓其他人開心。
根據 WebMD 可知,「討好型人格」會造成以下三種影響:
・過度付出,忘記照顧自己
・過度壓抑,內心充滿鬱悶
・壓力過大,對快樂的休閒活動無感
▶︎ 如何脫離「討好型人格」造成的不適?
根據 Healthline 指出,「討好型人格」並不是一件壞事,就只是專注於做好,於是忽略掉了自己的基本需求,陷入難以脫離「當個好人」的窘境。
若要脫離「討好型人格」,最為重要的,是先確認自己內心的狀態是否穩定,因為過度的給予,那種消耗,到最後都反噬。
舉例來說,對方根本沒有要自己提供這些,而自己為了讓對方開心,從頭到尾忍耐,並強迫自己付出許多別人根本沒有要求的事物,最後反過來生氣對方,怎麼可以不珍惜自己的付出。
▶︎ 不討好他人的人,仍然是個好人
成為理想的自己,與眾人連結,是人們天生就有的傾向,然而,成為一個好人,需要的並不是無條件的逗他人開心,甚至是壓低自己的等級、忽略自己的需求,去成全別人的人生。每個人都同等重要,他人的喜愛,又怎麼會是貶低自己才能換得呢?
然而,若「討好型人格」的束縛已經根深柢固,即使認知到自己有這些情況,卻還是無法不這麼做,已然成為生活的束縛,就應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協助,將內心的結一個個解開。
我是奶奶!
如果身邊也有朋友因為害怕被討厭,
而正在委屈自己、不敢表達想法,
把這篇貼文分享給他,傳遞溫暖(。・ω・。)ノ♡
✨簡單用心理學,找到潛意識埋藏的真相!✨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參考來源:WebMD 《What is a People Pleaser》、Healthline 《How to Stop People-Pleasing》(and Still Be Nice)
#心理學 #心理 #情緒 #鬱悶 #接納 #付出 #psychology #emotion #depression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emotion psychology 在 Kru-Ngor ครูเงาะ รสสุคนธ์ กองเกต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
#ไลฟ์ครูเงาะ ? EP.105 : จะรู้ได้ไงว่าเราไม่ได้รักคนผิด ⠀
⠀
? มาติดตามและแชร์เกร็ดความรู้ดี ๆ กันได้ที่ไลน์ @kru-ngor (มี@นำหน้านะคะ)⠀
? คลิก https://line.me/R/ti/p/@kru-ngor ⠀
⠀
emotion psychology 在 Kru-Ngor ครูเงาะ รสสุคนธ์ กองเกต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
#ไลฟ์ครูเงาะ ? EP.103 : รู้มั้ยถ้าไม่ตั้งเป้าเรื่องความรัก ชีวิตรักจะออกมาเป็นแบบไหน⠀
⠀
? มาติดตามและแชร์เกร็ดความรู้ดี ๆ กันได้ที่ไลน์ @kru-ngor (มี@นำหน้านะคะ)⠀
? คลิก https://line.me/R/ti/p/@kru-ngor ⠀
⠀
emotion psychology 在 Kru-Ngor ครูเงาะ รสสุคนธ์ กองเกต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
? ขอแนะนำ คลาสใหม่!!!
ให้คนในครอบครัวเข้าใจกันมากกว่าเดิม!!!
.
กับคลาส
????Communication for Family
โดย ครูเงาะ รสสุคนธ์
.
คลาสที่คุณจะมาเดี่ยว หรือจับมือมาคู่กับคนในครอบครัวก็ได้ เพื่อมาเรียนรู้วิธีการสื่อสารเพื่อให้เกิดความสัมพันธ์ที่ดีต่อกัน ลดความขัดแย้ง เพิ่มความเข้าใจกันในครอบครัว
.
เรียนสดผ่าน Zoom
แถมมี workshop พร้อมครูพี่เลี้ยง ที่จะคอยดูแลคุณอย่างทั่วถึง
.
ราคาพิเศษ ภายใน 14 มิ.ย.นี้เท่านั้น!!
.
? มาเดี่ยวจาก 4,900 บาท
เหลือ 2,500 บาท
.
?? มาคู่จาก 9,800 บาท
เหลือ 3,290 บาท
.
ทักเลยที่ไลน์ @ thedrama
โทร. 092-449-1493
emotion psychology 在 Emotion | Psychology -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
Learn all about emotion in just a few minutes! Brooke Miller, Ph.D., instructor of psych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, ... ... <看更多>